专家揭秘十五运会“源火采集地为何在深海”

  中新网广州11月1日电 (记者 王坚)十五运会“源火采集”执行组副组长冯强强1日现身广州,将“为何奔赴深海采火?”“源火采集地选在何处?”“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深海采火?”等公众关切的问题娓娓道来。

活动现场。广东科学中心 供图

  当日,一场汇聚深海科技与体育精神的海洋专题科普讲座在广东科学中心拉开帷幕。活动由广州市科技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科普联盟共同承办,带领公众走进我国自主深海科技的“硬核世界”。

  据介绍,作为源火采集装置方案设计、研发与集成的核心负责人,冯强强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深潜室主任,长期深耕海洋调查技术与深海机器人研究。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源火采集装置研发中的技术瓶颈与攻关细节,冯强强以《“海马”号深海采火记》为主题,带观众近距离感受我国科研团队的创新实力。

  冯强强介绍,源火采集的关键地点锁定在南海“海马冷泉”这片深海中的“绿洲”,是因为这里不仅是独特的生态秘境,更蕴藏着可燃冰等珍贵资源,而前往“海马冷泉”完成采火任务的核心装备,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作业型潜水器(ROV)。

  据了解,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成果,“海马”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历经6年攻关实现了我国大深度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零的突破”。其最大工作水深达4500米,配备主从式7功能与5功能机械手,可精准完成定高、定深、定向作业,至今已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西太平洋矿产资源勘探等任务中屡立奇功,曾发现我国管辖海域首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命名为“海马冷泉”)。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分享“海马”号的采火故事与科研历程,激发公众对海洋探索的兴趣,向公众更好地弘扬“科学、实干、自强、创新”的“海马精神”,助力提升全民海洋科学素养,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b0hil"></kbd><del id="4AhIAO"></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uoFWJ"></b>
  • 新华网贵州频道—关岭县
  • 持续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
  • 南部战区海军某舰艇编队开展实战化训练
查看更多

《78制片厂麻豆》

发布时间:2025-11-02 03:52:01 分分草2 来自湖南

轧钢工人牛国栋的创新之路3、众筹三方资源。  郑建邦、蔡达峰、何维、高云龙出席通报会。那些更加符合ESG发展理念的产业,如新能源、环保等,是否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青睐?施懿宸:新能源、环保等绿色行业先天具有一定的ESG优势,能更快、更容易融入ESG理念,借道先行,因而在ESG投资中也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更多关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475784
举报
热点推荐
  • 习近平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

    2025-11-02 03:52:01

  • 稳产业促就业&nbsp;促进乡村振兴“加速跑”

    2025-11-02 03:52:01

  • 外媒:沙特在世界足坛影响力渐增

    2025-11-02 03:52:01

  •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先行助发展&nbsp;党群连心勇担当&nbsp;打造社会广泛参与、系统力量集成的共产党员服务队

    2025-11-02 03:52:01

  • 港媒:中国储能行业将强劲增长

    2025-11-02 03:52:01

  • 关于2022年颁发港澳台航线经营许可信息通告

    2025-11-02 03:52:01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