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第三次解密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的1961年至1965年的档案所披露的一份外交档案,其基本款项记录如下—— 档案号:117-01236-04;档案题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照片赠送外国领导人情况;起止日期:1964年1月1日—1965年12月31日;保密级别:绝密。
中新网重庆10月30日电 (记者 刘相琳)“渝见石榴红·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活动30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北京、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及重庆市的专家学者,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大计。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西南大学共同举办。活动中,专家学者们通过主旨发言、圆桌座谈等形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一主题,分享了各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创新实践路径,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共建的最新经验成果,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廖春红在开幕式上说,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聚焦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赋予大家的光荣使命。期待大家在本次活动上畅所欲言、激荡智慧,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将积极吸收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让研究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应用于实践、惠泽于社会,为推动重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好明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石。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强化育人使命,持续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和紧密合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篇章注入澎湃动能。
活动期间,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专家进行了发言。他们与重庆30余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及高校师生展开了对话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及师生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撑。重庆应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完) 【编辑:陈海峰】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警告称,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苗不公平分配将造成严重影响,期望各国行动起来,全力实现在今年前100天内为所有国家优先人群接种疫苗,并且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运行面临的困难,特别是2月、3月存在的巨大供苗缺口。。
- 今日热点
- 让灯彩艺术照亮现代生活(现场评论)
- 乡村新青年|从种子到硕果 他们的选择给成都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文艺星开讲丨佟丽娅:在舞台上"发光",比被夸漂亮更开心
- 山东多地打响“跨省招工”第一枪
- 11月18日译名发布:热莉卡·茨维亚诺维奇
- 科教文卫--西藏频道--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