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嘿视频网站》
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梅州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察看柚子及其加工产品、文创产品。
恰是收获时节。漫山遍野的果树,金黄饱满的柚子坠低枝头,散发出清甜的香味。入柚林、聊收成、话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得知金柚丰收、销路畅通后,十分高兴,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关切乡村特色产业?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秋实满仓。沉甸甸的柚子,折射出乡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亦照见习近平总书记朴素深厚的“三农”情怀。
“柚子的品种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品种有什么特性?”“是感温还是感光的?”……那是1996年的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漳州市平和县果树良种场。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而平和县山峦重叠、田少地瘦。传统农业如何打破发展瓶颈?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走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何为特色?“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
彼时,平和县的农业还是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当地人算了一本“产业账”:种蜜柚的效益是甘蔗的4倍,水稻的5倍,“这么好的品种,产品有市场,就应该放手大干”。
何为现代?“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看一域。布局规模种植、线上拓宽渠道、延展加工产业链、开展农文旅活动……从1996年全县13万亩种植面积,到如今超65万亩种植规模、超100亿元延伸产业产值,小小的琯溪蜜柚,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名片”。
观全局。“十四五”时期,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聚焦乡村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发展路径:“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平实的话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发挥“土”的优势,做大“特”的品牌,拉长“产”的链条,让更多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的胜势。
一颗柚子,更映照出阔步农业强国路上,“发展为了谁”的深层价值取向。
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州菖蒲塘村,柚子树蔚然成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总书记亲手帮村民摘下两个柚子,叮嘱乡亲们“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颗柚子,跨越近30年,深沉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我们党成立以后就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远不止柚子。一筐筐、一担担特产,凝结着党心与民心。从山东的石榴园,到广西的甘蔗林,再到云南的花卉园……赴各地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总会为特色产业谋新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据统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以来,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云南咖啡、延安苹果、大同黄花、柞水木耳……放眼神州大地,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乡土产业,创造出更多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时光的长河,奔涌向前。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平和县亲手种下的蜜柚树,已亭亭如盖,见证了丰收与希望。一颗柚子的清甜,串联起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足迹;一片土地的蝶变,辉映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履痕。
策划:杜尚泽 彭俊
撰文:陈世涵
编辑:李建广 尚丹 冯慧文
摄影:肖翊
海报:陈晓劲
校检:朱利 曹磊 安博文
【编辑:李润泽】
六、免责声明一旦您注册成为用户即表示您与证券时报网达成协议,完全接受本服务条款项下的全部条款。《叨嘿视频网站》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