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新闻如何“破圈吸粉”? 业界大咖探讨全媒体生产传播变革

  中新网长沙11月13日电 (张雪盈 徐志雄)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全媒体生产传播变革”内容创新论坛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闻院校等业界学界代表约300人参会。

11月12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全媒体生产传播变革”内容创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 活动主办方供图

  现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等8家媒体代表分享“我的代表作”“三好作品”主创心得、系统性变革的探索经验,揭秘“破圈”新闻背后的创作密码;在“这些账号很吸粉”交流环节,6位主流媒体账号主理人,围绕账号运营、IP打造、对外传播、本地化内容创作等话题,拆解“吸粉”方法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留下了很多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典镜头。如在鸣礼炮升国旗段落中,62英尺伸缩臂围绕年号台与仪仗队创作的49秒长镜头,就被网友称赞为国家队水准“价值上亿”的神级运镜。“好镜头的诞生也得益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导演洪玫分享道,本次直播中,首次启用了三条索道、首次在太和殿前广场设置系留无人机机位、首次规模化搭建国产8K超高清转播系统等,创新视角和新设备运用均创历史之最。

  “在推动系统性变革这一融合发展新征程上,要持续做到内容为王,就必须用高强度的持续创新去激发、去催化、去开掘。”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辑石锋认为,要把握“高度”与“温度”的辩证,将宏大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可知的情感体验,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技术赋能与美学赋能则是打造传播精品的两翼。技术为内容表达插上翅膀,艺术则为价值引领注入灵魂,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主流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新闻网上网30周年。30年来,中新网已成长为拥有超5.5亿用户、传播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助理马学玲表示,面对世界大变局与技术大变革,主流媒体再上新阶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小切口”承载大价值的新视角建构新叙事,以多元主体整合的新协同激活新传播,以AI、VR等新技术赋能全流程的新业态,让中国故事直抵人心、走向世界。

  如何打造爆款?南方都市报社官微运营部总监李湘莹提出,要从“抓情绪”和“找差异”两个方向进行突破。她说,在信息爆炸时代,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受众对雷同的信息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在新媒体运营时,要注重画面、角度、观点、表达的独特性,尤其重视挖掘第二落点,实现差异化的报道。

  论坛现场还同步启动了“接续奋进的中国”融创精品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以及“青春合伙人·新闻新力量”项目,旨在推动全媒体内容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相结合,为行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完)

【编辑:韦俊龙】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X9U1NtI"></kbd><del id="X3e8zKa"></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hrurB"></b>
  • 黑龙江逊克:雾凇美景挂边城
  • 辽宁19地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 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看长春
查看更多

《哈~快把跳d关了我都喷了》

发布时间:2025-11-14 06:41:06 麻豆视视频免费进入 来自湖南

让选调生成为基层工作“行家里手”老房子抗震性很差,客观上加剧了灾情。自此之上,迪士尼宣布将削减成本并进行裁员。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343491
举报
热点推荐
  • &#8220;&#19968;&#24102;&#19968;&#36335;&#8221;&#22269;&#38469;&#26234;&#24211;&#21512;&#20316;&#22996;&#21592;&#20250;2022&#24180;&#29702;&#20107;&#20250;&#20250;&#35758;&#20030;&#34892;

    2025-11-14 06:41:06

  • 读陈祖武《中国学案史》:把握学术史脉络的拓荒之作

    2025-11-14 06:41:06

  • 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5-11-14 06:41:06

  • 新年新任务&nbsp;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25-11-14 06:41:06

  • 李长萍张百顺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客人

    2025-11-14 06:41:06

  • 护路八载余治沙有妙招(点赞新时代)

    2025-11-14 06:41:0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