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滇池东岸的斗南花卉市场,素有“亚洲花都”之称,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被誉为我国花卉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鲜切花从这里通过航空、冷链运输等方式销往国内各地及日本、泰国、越南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新社江西永修11月13日电 (记者 李韵涵)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成果13日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公布。本次科考成果显示,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种类新增至394种,鸟类多样性呈现出持续增长、记录完善、结构稳定趋势。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全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于2024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开展了多轮调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保护区生物资源和生境质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监测调查。
本次科考成果显示,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从底栖动物到水生植物,再到洲滩植物、鱼类和鸟类,众多生物种类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网络。其中,浮游植物鉴定出8门103属257种,远高于第二次鄱阳湖科考的97种;浮游动物记录到118种,远高于第二次科考的42种;底栖动物共发现69种,介于前两次科考发现的物种数之间。
在2019年至2025年间,依托系统化监测、民众观鸟活动和遥感、声学识别等新技术手段,鄱阳湖保护区新增鸟类13种,总数达到394种,其中包括多个江西省首次记录种。
本次科考成果显示,截至目前,鄱阳湖保护区共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二级74种。总体来看,鄱阳湖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呈现出持续增长、记录完善、结构稳定趋势,物种积累趋近完整。物种数量的增长与保护管理的长期延续相互验证,体现出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国际重要湿地的突出代表性。(完) 【编辑:苏亦瑜】
伴随疫后管控放松,中国经济将在春季后呈现‘深蹲起跳’,信心修复将助推市场上涨。。
- 今日热点
- 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 非遗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 购买福特探险者新车 车主称变速箱漏油
- 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会标公布
- 新年演讲|每一秒,都在积蓄成长的力量
- 外媒述评:世界看好中国机遇
- 民生银行发布手机银行7.0 升级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