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李耀光一行认真听取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介绍,驻足观看周恩来总理穿了20多年的中山装、佩戴过的“为人民服务”徽章等珍贵文物;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一幅幅历史老照片、一段段视频资料,全面了解周恩来总理不同人生阶段的光辉事迹,感受伟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不朽的精神风范。
中新网长沙11月13日电 (张雪盈)以“跨山越海的媒介桥梁”为主题的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1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
论坛期间,知名媒体人士、专家学者、出海品牌企业代表等领域人士就跨越文化鸿沟、破解本地运营、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展开交流,以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聚焦在沪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及入境游客的第一份地方性英文日报Shanghai Daily、致力于成为“外籍人士服务第一选择”的一站式对外信息服务平台City News Service……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杨健介绍,通过打造定位清晰、具备用户黏性的立体化海外传播阵地,集团旗下“6个第一”国传矩阵雏形初现、协同发力,向国际社会传播“上海精彩”、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刘骄同样强调了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湖南国传发挥统筹优势,积极构建‘1+14+N’(1个省级中心,14个市州,多家媒体及省直单位)全省一盘棋的国际传播格局,让日报、广电、出版等各展所长,克服了省级国传中心力量整合乏力的痛点。”他举例说,如湖南广电合作建设非洲加纳“金芒果”卫星频道,在肯尼亚设立办事处,正尝试在地化运营,打造“视听+电商”模式。
“全球重大事件,我们必须在场,必须发声。”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副主任郑开君认为,比地理边界更难逾越的,是由信息和文化形塑的“认知边界”。作为国际传播者,应当架设起更多“认知之桥”,连接起个体与时代,连接起本土的独特道路与人类共同的未来愿景,让国际舆论场上让人们不再被单一的叙事所局限,看见一个更加真实、多元、并充满选择的全人类的社会图景。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旖旎称道湖南对非文化传播,强调国际传播不应陷入“叙事之争”,要用海外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她看来,共同制作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权力结构,使非洲人民从沉默的受众转为积极的参与者,让传播的结果,从单一的湖南文化呈现,变为“中非文化融合”的新产物。
“国际传播拼的是平台、比的是技术、争的是流量。”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徐秀丽提出,全力打造“中国”系列文化短视频IP集群出海,并进行精准的多语种译制和区域文化适配策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表达。
与会嘉宾表示,本次论坛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植根中华文明沃土,顺应信息技术浪潮,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完)
【编辑:曹子健】顺着该粉丝提供的线索,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找到了该博主,发现这位博主的名字正是以该女明星饰演过的角色命名,其发布了500多条短视频,其中许多是用该女明星的肖像“AI换脸”生成的,并且不少都是博人眼球的擦边球视频,如性感唱跳等。。
- 今日热点
- 【光明论坛】鲜明亮出用人标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 安庆建立经济运行“红黑榜”制度
- 周恩来:经济发展需要国际合作 要开门建设
- 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发布
- 南京银行:金融为民不忘初心使命再踏征程奋力勇毅前行
- 免征购置税支撑新能源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