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特别推出“大道之行”栏目,邀请外国政党政要、国际知名人士和友好人士以亲身经历讲述他们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往故事,倾听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风范、人民情怀和世界胸怀的体会和感悟,分享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观察与思考。
一、长期以来投资于物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国通过持续投资于物,实物资本得到有效积累,生产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有效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对物的投资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带动了居民财富积累和消费能力提升,并且与民生相关的“物”的投资还直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此外,近年来对粮食储备、能源基地、应急物资、产业备份等的投资,增强了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二、我国投资于物仍有很大空间潜力。
同时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本存量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低,存量资本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一些重要产业领域投资不足、投资质量有待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存量机器设备、基础设施、老旧小区、城区等有待更新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推动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快速涌现,我国投资于物仍有很大空间潜力。
三、“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投资于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长期依靠要素驱动、投资拉动,投资于物回报率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在全球产业竞争已从“资本密集”转向“人才密集”大趋势下,要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创新驱动、需求拉动,亟须加大对人的投资,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形成“人力资本红利”。只有这样,才能构筑经济长期发展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战略主动。此外,相较于物质资本投入而言,我国一直以来对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关领域投入不足,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的投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要在投资于人的重点方向持续用力。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二是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内容,加快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三是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大对生育养育、教育医疗、职业培训、普惠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投入,扩大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投资。
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加大对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培养投入力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五是建立健全投资于人的长效机制,优化财政支出责任和财力配置,完善对地方政府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建立健全相关统计制度,将对人的投资纳入统计核算范围,调动全社会、各方面投资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
策划:车玉明 统筹:万方、王子晖 文案:刘畅 设计:樊珊珊、王晔 【编辑:惠小东】质量强国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增强创新动能,树立绿色导向,强化利民惠民,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今日热点
-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制定20条措施助力全省项目早落地快建设
- 聚焦产业主战场深耕工业主阵地贵州工业经济“拼”出发展新风景
-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
- “硬科技+全要素”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腾飞【8】
- KuwaitIntlTechnologyExhibitionkicksoff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