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申请成功后显示“预约申请信息提交成功”即表明我们已收到您的预约申请,请耐心等待工作人员在3个工作日内电话、短信或邮件回复确认,同一单位预约同一时间参观,请勿重复提交预约申请。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孙晨慧)“汉学不仅是一种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还是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担当。”喀麦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总督学杜迪(Nama Didier Dieudonne)在2025世界中文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了青年汉学家的追求。
2025世界中文大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多位与会嘉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文教育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技术赋能将进一步缩小语言学习的时空界限。
杜迪分享了他的学术与实践经历。他将中文教育本土化作为研究方向,在喀麦隆参与培养了300余名中文教师。杜迪参与编写的《你好喀麦隆》教材及初中汉语课程大纲,已成为全国中学通用教材。回顾过去,杜迪体会到汉字是更好理解中国的窗口。与此同时,通过汉字,中国得以更好地连接世界。
北京语言大学美国籍硕士留学生龙金洋(Nicolas Goldring)则以一口流利中文讲述了他的“中文之旅”。
他回忆,初学中文时只觉得“好玩”,随着深入学习,逐渐“生活在中文里”。从本科到研究生,他在中国研习中文与当地文化,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交流,感受中国的多元文化。龙金洋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理解另一种思维方式的钥匙。”
龙金洋表示,愿意和全世界学习中文的青年一起,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把世界的故事讲给中国。这个志向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在本次大会期间受访表示:“青年汉学家是团结联结中外文明互鉴的纽带和桥梁。”他指出,像杜迪、龙金洋这样的青年学者,正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互鉴。学校将持续加强汉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的汉学专家。(完)
【编辑:陈海峰】老街辞旧岁,花下灯前,新年味里是旧去新来气象清的期盼;欢声笑语间,情谊依然,不变的是四海亲友盼团圆的情怀。。
- 今日热点
- 广西8个在建铁路项目全面复工
- 怀柔科学城年底将亮出“城市客厅”
- 游客纷至沓来 黄崖关火出圈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84个社区(村)开展“群众恳谈会” 居民:“说了就给办!”
- 新华网贵州频道—锦屏县
-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