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共话长城:数字赋能世界遗产跨文化传播

  中新网保定11月16日电 (王夏菲 艾广德 邢璐)“我十几岁第一次来到中国时,长城是我的第一站,它在我心中是中国的一张‘名片’。”15日,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启幕,波兰籍媒体策划人Justyna Szpakowska(翠花)现场分享了她与中国长城的缘分。

11月15日,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启幕,波兰籍媒体策划人Justyna Szpakowska(翠花)进行主旨分享。  中新网记者 韩冰 摄

  作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西方的很多电影、动画和游戏中,我们都会看到长城。”翠花说,长城是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象征。

  “我们要拥抱新媒体,让长城通过更多、更鲜活的方式连接当下,触达全球受众。”翠花说,当前游客多数仍是“被动”观看长城,可以通过AR、VR等技术,满足当下人们追求个性化与互动体验的需求。

  河北是长城资源大省,保存有从战国至明代等多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存,是中国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也是见证长城精神、展示长城文化的重要区域。清华大学教授党安荣认为,面对如此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数字化可以在长城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中发挥更好作用。

  “通过构建数字孪生长城,不仅能实现数字化保存,还可以衍生出丰富的文旅产品,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让受众在线体验壮美长城。”党安荣说,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可以研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共享信息平台,辅以多语言支持,真正实现世界遗产的全球对话与共享。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史志林认为,“Z世代”是当前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群体。“‘Z世代’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习惯通过新兴媒介获取信息和体验,他们更关注技术与创新的结合,接受度也更高。”

  史志林说,在全球化视野下,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共同财富。“跨文化交流不仅能让‘Z世代’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也能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传播,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焕发新光彩。”(完)

【编辑:刘阳禾】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EffHDpd"></kbd><del id="eRTDt"></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172HI"></b>
  • 首批供应南部战区海军部队贵州农副产品起运
  • 国网合川供电公司全力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 中央政法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查看更多

《麻豆免费进入入口》

发布时间:2025-11-16 17:44:55 免费直播 来自湖南

春风化雨,“兵教员”助燃强军课堂辽宁徐长元案的主人公,也有着类似过往。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对进入传播或消费渠道的数字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管控。我们还是建议中长线持有一些已经在盈利的企业,看好在研发资本方面投入较大的企业,即便这些公司的盈利出现暂时的倒退。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53078
举报
热点推荐
  • 《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政策解读

    2025-11-16 17:44:55

  • 百色:坚持刀刃向内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铁军

    2025-11-16 17:44:55

  • 美媒:马斯克收购推特后已裁员八成

    2025-11-16 17:44:55

  •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中央这份文件勾勒城镇化建设新图景

    2025-11-16 17:44:55

  • 【冬天里的世界杯】亚洲足球的优等生中国足球的学习贴

    2025-11-16 17:44:55

  • 学习进行时丨办好这门课,习近平非常关心

    2025-11-16 17:44:55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