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对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平抑净值波动的强烈诉求,也会催生对部分信用债券的偏好。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张尼)你能想象吗,在医院电梯、自助挂号机前,患者无需触碰实体按键,只需在空气中“指指点点”,就能完成操作;手术室里,主刀医生戴着无菌手套,在空中一划便能调阅、放大患者的影像资料……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无介质空中成像交互技术正在北京地坛医院等医疗机构落地应用。
“这是一个新的技术,利用了负折射光场成像原理,解决了传染病医院的一个痛点,以及老百姓在医院场景就医的一个痛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王凌航日前在第三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年会期间接受中新健康记者采访时介绍。
参观者体验无介质空中成像交互技术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记者注意到,此次会议期间,非接触式手术阅片器、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空中成像互动展示台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吸引参观者驻足,而这些成果正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助力。
王凌航告诉记者,传统触摸屏、触摸按键的操作会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但把实体按键改为在空中进行悬浮成像操作,实际手指刺破的是光场,没有任何物理接触,感染风险在医院场景下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
在手术室中,新技术加持也让医生能够更加高效便利地工作。
“主刀医生戴着无菌手套进行手术,这个时候医生想再去调阅一下病人的片子,在医疗程序下需要多个人配合。但有了无介质空中成像交互技术,就可以在空中调取,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院感防控以及在临床操作中的很多实际痛点。”王凌航说。
“这项技术可概括为‘空中成像+交互’模式,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1+1>2’的效应。”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沃成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他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三甲医院都开始了应用,除了医疗领域,在汽车、展览展示等领域都在进行应用探索。“要让这项技术能够在各种生态当中去应用,发挥它的价值。”
王凌航也强调,下一步计划在医院门诊服务大屏、公共卫生间等场景拓展这项技术的使用,更好服务于医患,同时改善院感防控格局,构建医院感染防控新局面。(完)
【编辑:付子豪】奢侈品牌在香港、大湾区、海南设立配送中心,将为配送时效、成本节降和业务协同带来不同成效,形成集群效应。。
- 今日热点
- 四川省泸州市:聚力建设小区“共享空间”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 为什么党的二十大如此重要?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人民财评:加大基础研究“补短板”力度
- 商务部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消费品质量提升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