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开放用于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域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可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被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
中新社洛杉矶11月17日电 (记者 张朔)以“弥合分歧,寻求共识”为主题的“中美民众对话2025”系列活动,16日至19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中美民众对话”创始于2023年,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前两届对话先后在纽约和北京举行,主题分别为“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理念”和“探寻前行之路”。
据主办方介绍,“中美民众对话2025”议题涵盖高等教育、人工智能、流行文化、社交媒体和华侨华人等广泛领域,推出“集体研讨+”新模式,设置主题研讨、实地调研、国际青年学生互动等环节。约30位中美教育、科技、文化和企业界人士与会,致力于为中美民众交流探索新的路径与机制,增进双方理解与信任。
当地时间16日下午,一场媒体交流会为“中美民众对话2025”拉开序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中国知名电影导演姜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前所长罗伯特·戴利与中美媒体见面,为即将展开的对话活动预热。
欧伦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的故事,强调人文交流对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表示,人文交流是美中关系的基础。近年来,美中关系遇到困难和挑战。希望通过此次对话,推动美中两国民众深化相互理解。
曾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的罗伯特·戴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从1987年至今,他一直从事美中关系相关工作,约有12年是在中国度过,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戴博”。在他看来,百闻不如一见,应鼓励美中两国民众多到对方国家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会增进对彼此国家的好感。
第二次参加“中美民众对话”的罗伯特·戴利告诉记者,美中两国之间存在竞争和利益冲突,这是事实,但不要“妖魔化”对方。希望通过此次对话,找到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接触和了解的好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完)
【编辑:付子豪】根据比利时最新的接种计划,1月底开始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及工作人员接种;3月起,为65岁以上老人、高风险脆弱群体接种;4月起,为“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接种,具体人员类别尚未公布,预计包括消防员、警察、教师等;6月起,开始为成年人接种,并计划在9月底至少为70%的人口接种疫苗。。
- 今日热点
- 全球连线丨(走近冬奥)哈里德·斯普林菲尔德:磨刀不误砍柴工
- 京东新百货情人节专场将于2月10日全面开启
- 自治区领导在区政府国资委调研 韦秀长率队
- 如何做南瓜丸子蛋肠汤好喝?
- 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江西志愿者讲红色故事 传赣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