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二区

2025-11-21 15:16:27 来源:网易新闻网
“电”亮西藏发展新征程——“十四五”以来西藏电力发展综述 《伊人二区》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党支部,制定年度方案,聘请党建指导员,优先发展行业领头人与创业大赛好项目创始人为入党积极分子,评选年度优秀志愿者,制定协会争创计划方案,为协会优秀企业组建党支部,与部分商会党支部结对子,开展文明创建提档活动,提升协会争创品牌。《伊人二区》

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还将严肃查处靠企吃企、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精准惩治“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深化涉粮中央企业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五年来,国网西藏电力推动电网网架持续优化、供电保障愈发坚实、电力服务不断提质、清洁能源高效消纳,以强劲电能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化电力保供,夯实发展根基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十四五”期间,我区电网建设全面提速。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带超容构网型SVG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运,进一步优化了电网结构,提升了供电可靠性;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运,输电能力翻倍提升,让高原的电力“粮仓”愈发充盈;“光伏+储能”项目在荒漠戈壁拔地而起,将阳光转化为稳定的电流,破解了冬季保供“卡脖子”难题。

  随着各级电网网架的不断完善,西藏电网的供电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西藏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用电负荷最高达275.82万千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同时,“十四五”期间,国网西藏电力将电网建设的触角不断向偏远地区延伸,累计投资48.95亿元,建成投产215项农网巩固提升工程。

  如今,西藏主电网已覆盖全区74个县(市、区)和660个乡镇,惠及370万群众,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526%、98.995%,全区126万户用上了智能电表。

  精进优质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十四五”以来,国网西藏电力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推进绿色国网集成工作,为387户高压用户送去综合能效账单,开展能效诊断任务526个,实现电能替代排查用户169个,帮助企业更懂用电、更省能耗。

  ——建立服务问题整治协同机制,通过视频监控关注窗口服务细节,客户投诉事项全程闭环处理,做到事事有回应。同时,处理好每一份客户诉求,各类工单接派及时率达100%,客户诉求平均处理时间同比缩短4.3天,业务处理满意率同比提升1.45个百分点,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让客户感受满满诚意。

  ——完成15.89万户“转供电”改造任务,让降价红利不打折扣实实在在惠及千家万户;全面实现“一证办、刷脸办”功能,高低压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4个和3个,平均接电时间相应缩短至22个工作日、3个工作日。

  如今,从雪山牧场到边境村落,农牧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电费缴纳、故障报修等业务,电力服务半径从“最后一公里”缩短到“最后一屏”,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式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

  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

  进入“十四五”以来,西藏每年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中清洁能源项目占比高达30%,已形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新体系。截至目前,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98%,基本实现全清洁电力供应,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最高的地区。

  清洁而充沛的能源,不仅改善了西藏的能源供给结构,还在全国的能源格局中发挥着更大作用。在满足电力内需的基础上,西藏电网逐步打通了丰水期“藏电外送”通道。据了解,“藏电外送”范围已覆盖我国19个省份,已累计实现清洁能源外送超16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414万吨。

  同时,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既面向整体的结构性提质增效,也面向末梢微循环的升级改造。阿里地区改则县次吾嘎木村“光伏﹢储能﹢小水电”复合型微电网项目已投产;山南市洛扎县、阿里地区革吉县相关项目有序推进;积极研究并应用构网型技术,进一步提升西藏电网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为践行“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回望,国网西藏电力的每一项成绩都镌刻着西藏电力人的奋斗印记,璀璨的“电力之光”照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壮阔征途。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袁海霞 通讯员 次吉美朵 【编辑:于晓艳】

组织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合规经营”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发现问题风险万项,完成整改万项,完善相关制度53500余项,挽回或降低损失1339亿元,追责问责12235人次。
全网每天发稿4000余条,被各大门户网站广泛转载。

(1)由于您将用户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帐户,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信息的泄漏,或其他非因证券时报网原因导致的个人信息的泄漏,证券时报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2)任何第三方根据证券时报网服务条款及声明中所列明的情况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由此所产生的纠纷,证券时报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3)任何由于黑客攻击、电脑病毒侵入或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网站关闭,证券时报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4)用户在证券时报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证券时报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5)用户对于其创作并在证券时报网发布的合法内容依法享有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6)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用户将图片等资料上传到互联网上,有可能会被其他组织或个人复制、转载、擅改或做其它非法用途,用户必须充分意识此类风险的存在。。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