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203档案” 《永远和党在一起》系列丛书专题研讨会在沪召开

  中新网上海11月20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主办的《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系列丛书专题研讨会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研讨会上,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写、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印制的《〈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专有名词翻译手册》正式推出。

研讨会现场。(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供图)

  系列丛书包括《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延安卷》《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上海卷》《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国际卷》。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上,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该系列丛书为深入研究宋庆龄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历史养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表示,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下称:“203档案”)无论对研究中国福利会史、中外关系史、国共关系史,研究路易·艾黎、马海德等国际友人史,还是研究上海城市史,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203档案”具有原初性,是历史活动的直接记录;具有唯一性,是不可替代的独家史料;具有在场性,是构成研究领域的史料支撑。三卷本档案的推出,为研究、解读、理解宋庆龄,进而为研究、解读、理解上海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提供了相当丰富、无可替代的资料宝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聂文婷说,《延安卷》中的珍贵历史档案文献对于党史研究与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何以得民心的问题,具有特别具体历史细节的叙说,如果将这些珍贵历史档案文献运用到党校教学中,会让党校课堂更为生动和耳目一新,也更具历史支撑力和理论说服力。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理事陈雁表示,“203档案”作为中国福利会历史研究的核心文献,其系统性的记录为理解战后至新中国建设初期社会组织与城市治理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关键实证。特别是《上海卷》,不仅填补了上海现代民政福利事业史料的重要空白,更折射出特殊历史阶段社会机构在政治转型中的适应与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常务理事徐涛表示,“203档案”《国际卷》以美国援华会、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美国援华联合会、中国福利呼吁会等救济组织的大量第一手史料揭示了宋庆龄在中美民间人道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宋庆龄及她领导的慈善组织是20世纪中期中美人道主义网络形成的关键力量。(完)

【编辑:陈海峰】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rZYumvu"></kbd><del id="DTXuFiJz"></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ercSfc"></b>
  • 港媒:美向乌提供武器“一石三鸟”
  • 新华网贵州频道—金沙县
  • 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公告
查看更多

《日本樱桃www应用》

发布时间:2025-11-22 06:18:36 图书馆的女朋友 在线观看 来自湖南

新华网贵州频道—双龙区2月9日报道(文/汪健冀泽蒙塞夫)2月6日的大地震将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的民众抛至更为残酷的境地,仅剩的蔽身居所在地震波冲击下顷刻间垮塌,没有人知道这些建筑内有多少人。据报道,截至2022年12月,处于工作状态的擎朗机器人约为万台,日本、韩国、欧美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将近1万台。正如学者马修·古德温最近所写,现在约60%英国人认为脱欧是一个错误决定,并将在第二次公投中投票支持重新加入欧盟。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097600
举报
热点推荐
  • 贵州:坚定不移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

    2025-11-22 06:18:36

  • 专访:中日韩合作为东亚一体化注入新动力——访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钟宪

    2025-11-22 06:18:36

  • 外交部发言人:美方应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

    2025-11-22 06:18:36

  • NBA综合:特雷·杨低迷老鹰止步首轮&nbsp;莫兰特绝杀灰熊赢天王山

    2025-11-22 06:18:36

  • 人民网三评&quot;英烈保护&quot;之一伟大崇高,不容消解

    2025-11-22 06:18:36

  •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创新“三务融合”&nbsp;推进街区平安善治

    2025-11-22 06:18:3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