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实践到惠及全球 多国人士认可中国减贫经验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张焕迪)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之中国脱贫攻坚与全球南方减贫事业平行论坛21日在北京举行。多名与会人士表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经验对全球南方国家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

  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如今,中国的减贫经验已经走出国门,为全球南方国家带去实际的福祉和可供借鉴的模板。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说,中国始终是全球农业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我们深知农业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关键抓手,“中国愿以自身农业发展的经验为依托,深化与全球南方的合作,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产业能力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帮助各国提升粮食自给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在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平行论坛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张焕迪 摄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谈到了一个在非洲推广豆浆的故事。他表示,坦桑尼亚的一些农民在中方项目的支持下开始种植大豆,但当地的日常食谱并不包含大豆,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就向当地人介绍了豆浆的做法,并根据当地缺电的情况引入石磨用来磨豆子,受到了当地欢迎,并坚定了当地农民继续种植大豆的想法。

  李小云说,这个案例证明,中国的减贫经验不仅是宏大叙事,更体现在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日常合作中的点滴实践。

  与会多国人士也对中国的减贫成绩和在促进全球南方减贫事业方面的贡献予以高度肯定。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长期以来,联合国和中国通过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倡议促进南南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至今已在50多个国家、为100多个项目提供了支持,有效推动了脱贫、安全和发展。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廷德拉·库尔卡尼认为,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决心消除绝对贫困,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一目标,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

  他说,自己走访了中国许多省份的农村地区,总结出了可供全球南方国家研究和借鉴的减贫经验,其中包括精准脱贫、动员全国力量、东西部结对帮扶等。

11月21日,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苏廷德拉·库尔卡尼在全球南方现代化论坛平行论坛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张焕迪 摄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同样认为,中国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表示,中国的成功证明,贫穷并非命中注定:凭借远见、决心和集体努力,社会能够挣脱这些历史束缚。(完)

【编辑:叶攀】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oTzirt7"></kbd><del id="rvNFFR9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YqwJXEvn"></b>
  •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百计划”破解农村“人才”“项目”难题
  • 对话《长津湖之水门桥》主创:揭秘“七连战士”台前幕后故事
  • 新华全媒+丨“硬科技+全要素”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腾飞
查看更多

《草草国产第一人称人在线观看视频》

发布时间:2025-11-23 15:12:54 —本道—区二区三区视频 来自湖南

探寻新时代征程下的科学家精神根据财报,任天堂第三财季营收亿日元,同比减少25%,市场分析师的预估平均为亿日元;第三财季净获利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市场预估中值为亿日元;当季销售净额6382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市场分析师的预估中值为6879亿日元。燕京啤酒创历史新高此前已调整数日的酿酒板块,今天早盘大幅上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以更严的基调、更严的措施、更严的氛围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深化专项整治,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力度,不断取得国资央企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966662
举报
热点推荐
  • 汲取信仰的力量&nbsp;习近平多次强调弘扬延安精神

    2025-11-23 15:12:54

  • 东方网—三十而立向未来:无限极连续第16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5-11-23 15:12:54

  • 外媒: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继承王位

    2025-11-23 15:12:54

  • 土耳其千年古堡毁于地震

    2025-11-23 15:12:54

  • 重庆:多彩活动共敬老欢天喜地闹元宵

    2025-11-23 15:12:54

  • 跟着总书记进高校·北京师范大学

    2025-11-23 15:12:5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