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达3700余只

  中新社西宁11月21日电 (李江宁)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1日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已达3700余只,是保护初期的12倍。

  作为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2024年6月5日,成群的普氏原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境内的草原上漫步。(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300余只左右,比大熊猫数量还少。在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救助下,几近灭绝的普氏原羚物种逐步摆脱濒危处境,种群有了明显的恢复。

  “近年来,通过补饲、饮水点建设等项目实施,持续改善普氏原羚栖息地环境,为其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青春介绍说,通过每年4次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种群数量稳定在3700余只,表明近年来普氏原羚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完)

【编辑:陈海峰】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qu4z58r2"></kbd><del id="MP8Yk"></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X9LDv"></b>
  • 潍坊:腊梅吐蕊知春来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端稳中国粮&nbsp;科技当自强
  • 成都:村小“排球少年”的逆袭
查看更多

《夜晚直播下载app》

发布时间:2025-11-23 00:45:05 麻豆A 来自湖南

今年西安将建成开通三条地铁新线  据了解,为了深入推进村级乡风文明管理,新建村研究制定了道德评比制度,把村民们的文明道德行为量化成“道德币”,围绕律己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创业创富、志愿服务等方面,将见义勇为、敬老爱亲等加分项和大操大办、迷信活动等减分项细化,明确了“文明有奖励、德者有奖励、勤者有奖励”的激励制度,激发村民们自觉弘扬新风正气、增强服务意识,形成了团结、友善、互助的社会风气。尽管救援工作持续超过40小时,仅仅救出一人,但所有人都带着期望守候着。”张正林说,在大棚内进行蔬菜、水稻轮作是当地探索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做法,不仅能实现粮食增产,还能改善耕地质量、减少病虫害、提升蔬菜品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140722
举报
热点推荐
  • 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进(新跨越&nbsp;新期待)

    2025-11-23 00:45:05

  • 自治区政法机关出台50条措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11-23 00:45:05

  • 锚定稳量提质多地支持外贸外资再上新台阶

    2025-11-23 00:45:05

  • 多国代表共话“数字丝路”:以包容弥合数字鸿沟

    2025-11-23 00:45:05

  • 新型旅游消费形式亟待规范管理

    2025-11-23 00:45:05

  • 讲述“三山五园”的沧桑巨变

    2025-11-23 00:45:05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