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的10起案件,暴露出有关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大肆靠企吃企,丧失原则底线,将央企资源作为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筹码,不择手段、中饱私囊,是靠企吃企、管企吃企的典型……”1月17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的主会场内气氛严肃,国资委机关厅局、直属单位、直管协会和中央企业的领导干部线上线下同步接受警示教育。
中新网重庆11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21日在重庆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东盟国家的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88件。
刑事司法协助指各国之间在询问证人、鉴定人,移交物证等方面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具体包括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安排证人作证或者协助调查等。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总检察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跨境取证、跨境追捕、证据转换、文书送达等方面加强务实交流与合作。”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鸣在会上发言时说。
当前,跨境犯罪特别是电信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涌现,给区域安全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今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在中国香港举办。聚焦“数字时代打击洗钱、腐败犯罪及资金追缴”主题,与会各方进行讨论,并开通升级改版后的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官网。
“实践充分证明,法治合作越是深入,区域安全的底色越是鲜明。”宫鸣说。
日前《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2030)》正式发布,其中提出,“深化中国与东盟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合作,包括在高层互访、人员培训及专业领域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多边合作”。
“我们愿与东盟国家司法、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畅通司法协助渠道,完善信息交流与个案协查机制,共同提升打击跨境犯罪效能,切实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宫鸣说。
他还表示,中国检察机关愿与东盟国家加强在知识产权、贸易纠纷解决、投资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并在法治人才培养、法律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继续发展与东盟国家检察机关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法治领域的深入合作,与东盟各国检察机关及其他法律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提升司法水平”。(完)
【编辑:陈海峰】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 今日热点
- 围绕“三聚焦三着力” 扎实开展“学查改”专项工作
- 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
- “中国经济将拉动全球经贸复苏”
- 英媒:下周抵英的中国旅客不会面临强制检测
- 江苏如皋:让非遗“活下去、火出圈”
- 帕萨·达斯古普塔:为大自然估值的英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