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举行座谈会纪念卢作孚乡建百年 “乡建四杰”后人共聚首

  中新网重庆11月24日电 (梁钦卿)11月23日,纪念卢作孚乡建百年暨“乡建四杰”(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与现代北碚座谈会在重庆举行,特邀卢子英之女卢国模、梁漱溟之孙梁钦元和梁钦宁、晏阳初侄孙晏鸿国等人参会,并参观乡建四杰聚北碚陈列馆。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四人以其独特的实践和思想,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乡建先驱。他们在北碚等地的乡村建设实验,不仅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图为“乡建四杰”后人与专家学者共同参观乡建四杰聚北碚陈列馆。梁钦卿 摄

  乡建四杰聚北碚陈列馆是北碚区与西南大学校地共建成果,展陈主体内容分为《大地行吟——全国乡村建设总览》《星聚北碚——四杰理想的落地生根》《华章新卷——乡建北碚的传承与发扬》三大单元。

  第一单元对近代乡村建设运动进行总括式介绍;第二单元展现了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先贤的乡建成就、特色以及在北碚的主要事迹;第三单元展示了北碚赓续“乡建四杰”的创新精神与实践传统,不断赋予乡村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陈列馆将“乡建四杰”等代表人物的乡建探索整体展出,全面呈现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整体风貌。办展场地位于“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和“卢作孚纪念馆”连接地带,可联动“晏阳初旧居”“梁漱溟旧居”“陶行知纪念馆”和北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串联北碚乡建文旅资源的窗口。

图为“乡建四杰”后人在乡建四杰聚北碚陈列馆前合影。梁钦卿 摄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温铁军通过视频致辞称,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程,不仅是一部先贤们怀着救国救民理想在艰难困苦中不懈探索的壮丽史诗,也是无数农民在推动乡村发展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和陶行知等人所探索的道路和留下的思想,是他们那一代人对于“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这一悲怆之问的铿锵回答。“今天,我们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更需要从这部百年史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梁漱溟之孙梁钦宁受访称,乡建四杰聚北碚陈列馆将“乡建四杰”的事业与精神进行展现,正是为了连接历史与当下,尤其希望那份对家国的挚爱和对农村的深切关怀,能启发今天的年轻人。

  卢作孚之孙卢晓钟表示,陈列馆将四位乡村建设先贤的思想与实践汇聚一堂,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乡村建设历史的系统梳理与生动呈现,让人们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共同的理想与各自的智慧。“先辈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勇气以及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始终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我们应当继承的不仅是他们的事业,更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乡土的深沉热爱与责任担当。”

  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完)

【编辑:李岩】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DrzKCN"></kbd><del id="hu46Z"></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tfPC7T"></b>
  • 首都在线:ChatGPT风靡全球,智能算力规模成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 乘游船、赏花灯……湖南古城璀璨华灯贺新春
  • �
查看更多

《汗汗漫画》

发布时间:2025-11-24 14:53:14 麻豆官网在线看一区免费观看 来自湖南

Hangzhou,China(浙江杭州)OfficialsiteofHangzhou,Zhejiangprovince,China此后,该地块建设的万橡华府成为了小米公司的福利房,由小米员工优先购买,且享受折优惠。根据其提供的物流信息,记者看到,菜鸟直送已经建立起当地的一级和二级分拨中心,由杭州一级分拨发往重庆二级分拨。在以前,一项新技术需要很多年才能开花结果,现在马上就能普及或者证伪。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5286927
举报
热点推荐
  • 新年伊始,这一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开工啦!

    2025-11-24 14:53:14

  • 习言道|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2025-11-24 14:53:14

  • �

    2025-11-24 14:53:14

  • Oncedestinedforexport,fermentedteafindsnewfans

    2025-11-24 14:53:14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5-11-24 14:53:14

  • 军营观察丨

    2025-11-24 14:53:1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