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年→10分钟 我国量子计算机开始全球“接单”
2025-11-25 03:27:15
来源: 央视网
人工智能朗读:

1.6万年→10分钟 我国量子计算机开始全球“接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网站正能量免费看 根据克而瑞监测数据,1月30个监测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为10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环比下跌41%。。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近年来大家常有的一句调侃,也让量子这个深奥的物理学概念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量子是描述微观世界基本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位,也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量子科技,就是利用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不可克隆等特性,来实现量子计算、量子测量和量子通信等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刷新了超导体系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新纪录。

  这样颠覆未来的新科技,究竟能干什么、又带来哪些改变?

  探访微观世界的无限可能

  在安徽合肥的数据产业园,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最新研发的量子计算机稳定性。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个大家伙就是一台超导量子计算机,白色罐体相当于它的CPU,旁边的大黑箱子则是用来提供信号的,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这台计算机这么庞大?

  因为它具有超强算力,处理特定任务,这台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0分钟,而同样的任务,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大概1.6万年。

  中电信量子集团量子计算高级研究员 张鑫方:这台量子计算机,从核心处理器到大型稀释制冷机以及测控软硬件系统,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将量子计算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眼下,这台量子计算机首次面向全球开放应用服务,让更多人都能用上这样的超强算力。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量子产品团队总监 毛潇筱:我们搭建了融合算力服务平台,可以在线使用量子计算机的服务,可以为气象预测、生物化学,包括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提供量子计算服务,未来我们使用量子计算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

  如果说量子计算是“最强大脑”,那么量子测量就是感知微观世界的“慧眼”。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手里拿的是一个量子精密传感器,它并不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元器件,而是在针尖上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它只有0.5纳米大小,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有了它,就可以检测到以前我们测不出来的非常微弱的磁场。

  这是一款量子传感器,它能够检测出比地磁场微弱100亿倍的磁场信号,现在已经用到了医学领域,能够更快更精准并且是无创地筛查心脏早期疾病。

  国仪量子技术负责人 许克标:过去5年我们牢牢把握国家的战略方向,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实现了从前沿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关键突破。未来5年,要将灵敏度分辨率等指标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提高量子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的适配性,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应用。

  不仅是“算得快”“看得清”,量子技术还能“守口如瓶”,保护我们的通信安全。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台手机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没什么两样,但是因为应用了量子技术,所以它可以实现加密通话。

  点击语音通话,可以看到界面显示是量子密话呼叫中,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通话过程被量子密钥保护,信号传输不会被窃取,不会被破译,保证了我们通话的安全性。

  科大国盾项目总监 周雷:我们实现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关键核心部件都进行了国产化。量子科技作为未来产业,我们作为从业者感到非常振奋,同时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好地将量子通信技术服务于我们整个的信息安全系统。

  从“技术可行”到“场景可用”

  竞逐新赛道

  “场景”,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高频词,也是“十五五”规划建议里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再前沿的技术,没有应用场景也只是“镜花水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要实现规模化应用。让量子科技照进现实,就要在日常使用中去磨合和提升。

  在安徽,这几天正在加快布局实施“千家场景”行动,面向量子科技企业,陆续开放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25个领域的1000个应用场景。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刘文峰:以场景驱动创新,通过向社会广泛开放资源,加快打通前沿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方向,下一步将通过大规模开发、开放应用场景,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提供最急需的“真实试验场”,把国家战略部署率先在安徽转化为落地的项目、成长的产业和现实的生产力。

  云飞路,是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一条道路,虽然不长,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量子大道。在它周边,分布着众多科技企业,构建起覆盖量子计算、通信、测量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眼下,当地正加快打造以“量子大道”为中轴线的产业园区,力争到2028年,相关企业超170家,打造出百亿元级的量子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网安所所长 温晓君:我国正致力于形成以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量子科技产业集群。通过构建线下聚集、线上开源的产业生态和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同时产业界积极探索量子计算在金融风险分析、基因序列匹配等场景应用,以及量子通信技术在无人驾驶、无人机群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量子科技产业逐步迈入技术驱动和场景牵引“并行发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新阶段。目前,量子领域相关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六成,培育出超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网安所所长 温晓君:量子科技赋能工业制造、电信、医疗等领域势头强劲,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江 杨晓波

  记者丨张丛婧 王利 葛启文 任鑫玉 安徽台

  编辑丨张博 张昊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于晓】

[编辑:葛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