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禁区”为何却是生物多样性宝库? 《51每日吃瓜必吃大瓜》现在,在旅游景点周边可以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51每日吃瓜必吃大瓜》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拍摄的“万里长江第一湾”(2021年7月23日摄)。
空气稀薄、天寒地冻、紫外线超强……青藏高原这片我们眼中的“生命禁区”,真实身份却是“亚洲水塔”“超级种子库”和“生命诺亚方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科考队员们发现了3000多个全新物种,包括205个动物新朋友、388种植物以及2593个微生物新物种。而这些高原居民个个身怀绝技,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最新发现的猪尾鼠,堪称陆地版的“声呐专家”,它在漆黑灌木丛中靠超声波构建3D脑内地图,让科学家惊叹不已。鸟类的迁徙路线可以通过“遗传记忆”代代相传,这条“天空高速路”在千万年前就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而设定好了。在高山冰缘带,为了在岩石和冰雪中隐藏自己,一些植物学会了“变色龙”的伪装术;为了对抗狂风,许多植物长成了紧贴地面的“软垫”,活像一个个天然的“懒人沙发”。
进一步来看,青藏高原持续隆升的过程,创造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气候垂直分异形成了“一山有四季”的立体格局,“天空岛”效应使高山成为生态孤岛,促使物种在隔离环境中独立演化。同时,冰期与间冰期的冷暖交替,驱动着物种周期性迁徙,使高原成为重要的物种演化与扩散中心。
这些发现表明,极端的自然环境锻造了生命非凡的适应能力。高原物种在应对寒冷、低氧、强辐射等挑战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基因资源,使青藏高原不仅成为研究生命适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更成为守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作者:平措诺吉 见习记者 权文娟) 【编辑:梁异】
面对即将进入小麦返青拔节、决定产量的关键时刻,粮农们不敢怠慢,都在与时间赛跑,进行着紧张的春灌。
在全面落实好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省级层面现有的系列惠企纾困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做到凡是没有明确执行期限的继续实施,需要延期的能延尽延,能够优化的予以优化,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600亿元以上。
“很方便。。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綦江搭建10个委员履职平台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 文艺星开讲|田沁鑫:用戏剧讲故事 让经典融入时代
- 陕西今年将完成营造林超500万亩种草改良24万亩
- 民航局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
- 猜灯谜闹元宵浓浓温情伴旅途
- 微视频 幸福说给总书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