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表现,已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所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这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国家,告别了“短缺经济”,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解决了“有没有”问题后,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在提高质量上下更大功夫,着重提升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着力解决“好不好”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意义重大。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超过17%,比“十三五”末高5.3个百分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显改善了出口产品质量。《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可视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旨在加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第二,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尤为迫切。近年来,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攀升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重点产业规模扩展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出现供求失衡、“内卷式”竞争、物价低位运行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居民就业和政府税收。“十五五”时期,石油化工等产业还可能面临国内需求达峰问题,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快打造新兴支柱产业,为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提供坚实支撑。
第三,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举足轻重。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体系“新陈代谢”。抓住机遇的国家成功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有的保住强国地位,有的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没有抓住机遇的国家失去国际竞争力,有的退出强国行列,有的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趋势性调整甚至重塑。“十五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加剧的严峻复杂形势,必须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打造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编辑:王琴】
《报告(2022)》研究显示,虽然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内宣语言做外宣现象仍很普遍,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亟待建立;重量不重质,国际传播能效仍需提升;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同质化严重,尚需拓展和创新……但发展趋势和现实变化让人欣喜: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主动走出去,通过对外交流活动和海外传播打造海外形象。。
- 今日热点
- 萌文章中国国家地理网
- 新春走基层·对话奋斗者丨岳志辉:万亩良田大管家
- “保交楼”仍需加速推进
- 市工信局:业余无线电台执照目前无需年审
- 外媒:亿万年未变的十种动物
- 【专题】2021年天津市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