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农办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的汇报,听取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的汇报。
空气稀薄、天寒地冻、紫外线超强……青藏高原这片我们眼中的“生命禁区”,真实身份却是“亚洲水塔”“超级种子库”和“生命诺亚方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科考队员们发现了3000多个全新物种,包括205个动物新朋友、388种植物以及2593个微生物新物种。而这些高原居民个个身怀绝技,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最新发现的猪尾鼠,堪称陆地版的“声呐专家”,它在漆黑灌木丛中靠超声波构建3D脑内地图,让科学家惊叹不已。鸟类的迁徙路线可以通过“遗传记忆”代代相传,这条“天空高速路”在千万年前就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而设定好了。在高山冰缘带,为了在岩石和冰雪中隐藏自己,一些植物学会了“变色龙”的伪装术;为了对抗狂风,许多植物长成了紧贴地面的“软垫”,活像一个个天然的“懒人沙发”。
进一步来看,青藏高原持续隆升的过程,创造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气候垂直分异形成了“一山有四季”的立体格局,“天空岛”效应使高山成为生态孤岛,促使物种在隔离环境中独立演化。同时,冰期与间冰期的冷暖交替,驱动着物种周期性迁徙,使高原成为重要的物种演化与扩散中心。
这些发现表明,极端的自然环境锻造了生命非凡的适应能力。高原物种在应对寒冷、低氧、强辐射等挑战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基因资源,使青藏高原不仅成为研究生命适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更成为守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作者:平措诺吉 见习记者 权文娟) 【编辑:梁异】
看全国,到2022年底,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 今日热点
- 3万月薪岗位上“云” 有人刷直播揾到工
- 真抓实干,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评论员观察)
- 我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主要移动应用程序IPv6支持度稳步提升
- 走进牡丹江“冰雪画廊”
- 严以律己擦亮政治本色(人民论坛)
- 《无畏契约》发布新地图预热视频 将于1月5日正式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