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6QiqlYRm"></kbd><del id="15NJ9R9E"></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5MEDub8N"></b>
  • 贵州毕节:“春风行动”精准“问需”促就业
  • 工人日报e网评|先弄懂ChatGPT,再来谈喜和忧
  • “两马同春闹元宵”:马祖乡亲组团赴马尾共度佳节
查看更多

《骚货高潮》

发布时间:2025-08-01 12:17:57 韩国午夜论理免费大片 来自湖南

“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时代先锋)安全第一!防患未然永远好过亡羊补牢。2018年底,德国环境部提出了“五点计划”,包括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倡导环保包装、加强可循环塑料制品的使用、避免在有机垃圾中参杂塑料、反对海洋垃圾和倡导塑料制品可持续利用,旨在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并加强循环回收。  “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得天更蓝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762889
举报
热点推荐
  • 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2025-08-01 12:17:57

  • 对话《人世间》主创&nbsp;揭秘主旋律剧作“出圈”密码

    2025-08-01 12:17:57

  • 【新春走基层】重庆:消防“新蓝”的“年味儿”

    2025-08-01 12:17:57

  • 斐济总统:斐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2025-08-01 12:17:57

  • 雄安新区住房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房价如何确定等热点问题答案来了

    2025-08-01 12:17:57

  •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

    2025-08-01 12:17:5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