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战乱已令当地建筑和基础设施几乎沦为废墟,许多居民不得不栖居在未经修缮的危楼中,地震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
中新社拉萨11月20日电 (记者 江飞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19日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一场发布会上提出,“三极联动”(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假说:大约在1200万年前到800万年前,青藏高原北部快速隆升,改变了大气环流、调整碳循环、影响全球热量分配,主控了全球变化进程,形成“三极联动”格局。
据方小敏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科研人员精细刻画了青藏高原从大洋俯冲、板块拼贴到陆陆碰撞和高原隆升的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框架。他说,青藏高原中南部在4000万年前至3000万年前快速隆起到现代高度,高原主体形成;而高原北部至东北部隆升较晚,是从12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以来才开始强烈隆起。
第二次青藏科考还建立了青藏高原主体隆升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响应模型,发现高原北部至东北部隆升过程还影响生物演化——现代非洲“萨瓦纳动物群”源自青藏高原东北缘(约800万年前),北极动物群成员也起源于青藏高原(约600万年前)。
方小敏表示,青藏高原北部的强烈隆起驱动了亚洲内陆显著干旱化和全球变冷,迫使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经草原最终演变成荒漠/沙漠—绿洲—盐湖—黄土的当代格局。
他解释说,青藏高原(第三极)隆升通过加强高原冰冻圈、侵蚀风化与干旱化和粉尘营养元素输送,增强了太平洋生物活动和有机碳埋藏,导致全球变冷和两极冰盖扩展;通过强化西风急流及季风,影响温盐环流和水热分配,进而影响低纬和两极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北部的强烈隆升,与北极冰盖发育、西风和冬季风强化、亚洲强烈干旱化和温盐环流形成同步,“三极联动”就此形成。
他说,下一步的工作是要精确重建这一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三极联动”形成演化假说,这对于理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球系统的响应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完)
【编辑:付子豪】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在金融市场中相对弱势,融资可得性、可及性差,经常面临融资难;对能够获得融资的民营企业来说,一些金融机构为覆盖风险,在贷款利率中增加风险补偿,这就导致了融资贵。。
- 今日热点
- 用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 中国侨联干部培训中心
- 山东男篮新援来了,麦克勒莫亮相省体训练中心篮球场
- 没有证据表明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服务窗·科学防疫)
- 首尔市推专门观光APP中文服务
- 人民来论:中国式现代化蕴藏包容开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