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394种 多样性增势持续 《高请黄色生活1》 作为飞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都经历了哪些惊险瞬间?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三十年来的发展与腾飞,他最羡慕现在航天员什么?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再上一次太空呢? 新华社记者张扬专访了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高请黄色生活1》
“这就叫纳米尺寸效应。
中新社江西永修11月13日电 (记者 李韵涵)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成果13日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公布。本次科考成果显示,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种类新增至394种,鸟类多样性呈现出持续增长、记录完善、结构稳定趋势。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全球候鸟重要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于2024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开展了多轮调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保护区生物资源和生境质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监测调查。
本次科考成果显示,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从底栖动物到水生植物,再到洲滩植物、鱼类和鸟类,众多生物种类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网络。其中,浮游植物鉴定出8门103属257种,远高于第二次鄱阳湖科考的97种;浮游动物记录到118种,远高于第二次科考的42种;底栖动物共发现69种,介于前两次科考发现的物种数之间。
在2019年至2025年间,依托系统化监测、民众观鸟活动和遥感、声学识别等新技术手段,鄱阳湖保护区新增鸟类13种,总数达到394种,其中包括多个江西省首次记录种。
本次科考成果显示,截至目前,鄱阳湖保护区共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二级74种。总体来看,鄱阳湖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呈现出持续增长、记录完善、结构稳定趋势,物种积累趋近完整。物种数量的增长与保护管理的长期延续相互验证,体现出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国际重要湿地的突出代表性。(完) 【编辑:苏亦瑜】
在这些方面的成功,有助于保障一国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并为减少社会不平等创造有利条件。
地震发生后,蓝天救援系统、浙江公羊救援队等10支中国社会应急力量已经抵达或正在赶赴土耳其地震灾区。
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奋力夺取开门红丨投资超60亿元的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在沈阳大连等五市集中开工——海陆共进“风光”可期
- 西藏聂拉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组织开展“警察节”活动
- 9月30日译名发布:AnilChauhan
- 专访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立足共同文化价值 促进三国合作
- 甘肃陇西:农机手的新春“第一课”
- 两天三学全覆盖学用结合深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