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共话长城:数字赋能世界遗产跨文化传播

  中新网保定11月16日电 (王夏菲 艾广德 邢璐)“我十几岁第一次来到中国时,长城是我的第一站,它在我心中是中国的一张‘名片’。”15日,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启幕,波兰籍媒体策划人Justyna Szpakowska(翠花)现场分享了她与中国长城的缘分。

11月15日,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启幕,波兰籍媒体策划人Justyna Szpakowska(翠花)进行主旨分享。  中新网记者 韩冰 摄

  作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在西方的很多电影、动画和游戏中,我们都会看到长城。”翠花说,长城是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象征。

  “我们要拥抱新媒体,让长城通过更多、更鲜活的方式连接当下,触达全球受众。”翠花说,当前游客多数仍是“被动”观看长城,可以通过AR、VR等技术,满足当下人们追求个性化与互动体验的需求。

  河北是长城资源大省,保存有从战国至明代等多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存,是中国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也是见证长城精神、展示长城文化的重要区域。清华大学教授党安荣认为,面对如此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数字化可以在长城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中发挥更好作用。

  “通过构建数字孪生长城,不仅能实现数字化保存,还可以衍生出丰富的文旅产品,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让受众在线体验壮美长城。”党安荣说,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可以研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共享信息平台,辅以多语言支持,真正实现世界遗产的全球对话与共享。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史志林认为,“Z世代”是当前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群体。“‘Z世代’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习惯通过新兴媒介获取信息和体验,他们更关注技术与创新的结合,接受度也更高。”

  史志林说,在全球化视野下,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共同财富。“跨文化交流不仅能让‘Z世代’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也能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传播,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焕发新光彩。”(完)

【编辑:刘阳禾】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zbci0SGh"></kbd><del id="yhWbLIl"></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DGO3qRV"></b>
  • 2023中国品牌节女性论坛落户郑州
  • 8月河南网信办根据网民举报线索依法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站
  • ExclusiveCommentariesonChina
查看更多

《4PPPPcom》

发布时间:2025-11-16 20:47:03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京剧唱段原唱简谱 来自湖南

空军某飞行学院用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激励官兵最近流行一句话: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从15日的新闻发布会到16日的开幕会,迪拜中阿卫视记者蔼霖娜都在现场,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了4年的她十分关注中国的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话题。推动企业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705051
举报
热点推荐
  • 从此天堑变通途:壮美的贵州遵义大发渠特大桥

    2025-11-16 20:47:03

  • 第二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成功举办&nbsp;

    2025-11-16 20:47:03

  • 400米长主路有百辆违停车!贴条罚款奈何不了望京的违停现象

    2025-11-16 20:47:03

  • 北京:“画如江山&nbsp;妙笔丹青”何镇强艺术精品展开幕

    2025-11-16 20:47:03

  • [全場集錦]OMGvsLNG第二局高光時刻-LPL春季賽常規賽

    2025-11-16 20:47:03

  • 原来,世间竟还有传世“狗经”!民国时期线装本旧籍,还颇有“国际范儿”

    2025-11-16 20:47:0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