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3:45:09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刘天霖

参考消息网2025-08-01号报道

  中新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动物行为研究论文认为,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的歌声结构在可预测性上更类似儿歌而非古典乐。其研究表明,这种歌声结构或有助于防止个体豹海豹的“信号”在传播中减弱。

  该论文介绍,由于雄性豹海豹在夏季独居且分布分散,它们演化出长距离的声音呼叫,这些呼叫倾向于使用一个较小的“音素库”来确保在长距离传播时仍可被识别。这些呼叫有类似音乐的结构,并且在可预测性和随机性上各有不同。

本项研究的相关示意图(图片来自论文)。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Lucinda E. H. Chambers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豹海豹呼叫的音频记录,这些音频录制于1992-1994年以及1997-1998年间11月至1月的南极东部戴维斯海沿岸地区。他们从这些录音中识别出5种不同的呼叫(或“音符”):高双颤音、中单颤音、低下降颤音、低双颤音,以及带有低单颤音的呼啸声。

  这些颤音构成豹海豹歌曲的旋律,并根据其可预测性作出评分,这使研究者能将豹海豹歌声的随机性与《金曲集》中39首儿歌作比较,分数越高表明可预测性越低。结果显示,26只豹海豹的可预测性分数估计值在0.63-1.38,相比之下,儿歌的平均可预测分数在0.82。

  论文作者提出,豹海豹的歌声比披头士的音乐(评分范围为2.12-3.31)或古典作曲家如莫扎特(评分范围为3.03-4.84)更受限且更可预测。他们认为,豹海豹叫声的序列结构可能含有个体的身份信息,这一特征此前曾在抹香鲸中被观察到。(完)

【编辑:张子怡】

凡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