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民建中央机关501会议室,民建中央组织部干部范可新展示了一份珍贵史料的复制件——毛泽东致黄炎培的信函。信中,毛泽东称赞民建在《人民日报》发表痛斥美国“白皮书”的声明,并指出“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这是民建中央近日举行的“八十载薪火相传 建新功再续华章——庆祝民建成立80周年学会史演讲比赛”机关初赛中的一幕。毛泽东嘱托民建人需秉持的“主动性”,贯穿着中国民主建国会80年的发展历程,也在本场比赛中得到生动回应。
现场,范可新以多份档案资料为线索,串联起他对民建人发挥“主动性”的思考。其中,两份史料尤具代表性——“1948年5月23日,民建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和“1979年7月9日《人民日报》同时刊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的消息”。
“前者体现出民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后者则是对民建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生动诠释。”他特别提到,1979年7月9日《人民日报》同时刊登这两条消息“并非巧合”,“这是国务院的精心安排,此后,民建先贤荣毅仁带领中信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这正是民建‘实业报国’初心与主动担当精神交相辉映的生动体现。”范可新说。
荣毅仁主动担当、服务国家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民建人,也让他们对这份“主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来自民建中央调研部的郭颂在演讲中以“顶配”形容荣毅仁——出身豪门却亲手撕掉“富二代”标签,34岁被周恩来称为“少壮派”,63岁创办中信集团,77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今天我们回顾荣毅仁的故事,不只是回顾历史,更要问自己:这一生应该怎么活?是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反复横跳,还是像他一样把个人的选择融入时代大潮?”郭颂说,“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豪不是家里有矿,而是心中有国;真正的帅并不是追逐潮流,而是选择那条难却正确的路。”
这份历史的主动性,更转化为代代相传的接力实践。来自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的民建会员王晨10余年致力公益助学,他说:“最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会员的加入,让公益助学如火种般播散。每当回想起探寻希望小学时走过的山路,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都让我相信,我等待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从实业报国,到参政议政,从对历史先贤的回望,到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当天,来自民建中央机关各部门、民建中央直属总支部、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经济界》杂志社的12位选手以史为鉴,讲述了民建自觉响应时代召唤、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主动性。
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强调,这次比赛是对民建中央机关开展“传承民建优良传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会史大学习活动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也是“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民建中央机关要以此次演讲比赛为契机,在会史大学习活动中带好头,当好“排头兵”。要在会史学习中增强政治信念、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良好作风,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民建成立80周年。(《中国新闻》报 罗鲁峤 报道) 【编辑:刘阳禾】
版本:5.1.7
更新时间:2025-09-13 03:39:30